圖像裡可能有1 人、微笑中、戶外

在工作角色的過程中,除了角色本身的內在與外在以外,我們還可以關注到更高的「環境」也就是「外部空間」。

  「這裡是哪裡?」

在看這篇文章的你在哪呢?自己房間?那麼也許你是放鬆地躺在床上滑手機,在捷運上?有位子坐嗎?人多還是少?匆促嗎?你現在情緒如何呢?

  於是我們可以思考,這段戲中的這個場景、環境對角色有甚麼影響?是擁擠還是寬敞?明亮或陰暗?氣味聞起來呢?會讓這個角色想起甚麼事情呢?開心、難過還是緊張?而這樣的情緒會讓他的身體有甚麼樣的變化呢?看起來是僵硬或是放鬆?他是盤坐、翹腳或是從不坐下呢?

  現在把注意力回到你身邊,有人嗎?你認識嗎?親近或是疏遠,你們彼此之間呈現的肢體樣態是甚麼呢?肩膀靠得很近,偶有接觸摩擦但卻毫不在意,還是微微地出力,盡量不要碰到對方。還是旁邊坐著一個滿身汗臭的旅客,你只能想辦法在不冒犯對方的狀況下和他保持最大距離,或者你選擇離開。

  透過關注場景,我們可以知道這個角色和這個空間的關係,而角色和其他角色保持的距離,身體關係與樣態也呈現出這兩者對彼此的看法與關係。

Sol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期最喜歡的日系推理小說,擁有我喜歡的一切元素,角色塑造完整:中年大叔、帥氣酷女生、不講理的老闆、還有信箋中出現的美麗女學生。腳色與腳色之間環環相扣。

  正因為這個角色的個性是如此,所以他能發現這些線索,正因為這個角色的背景使得他繼續往下追查。在腳色的語言使用上也能夠明快的讓讀者知道現在是誰在說話,而他在想甚麼。

  最重要的是,作為一本推理小說,從開場到收尾,給予讀者的訊息與線索無一不是導致事件推移的關鍵。

  不論是以通俗的觀點來閱讀,或者是就我們這個禮拜一直在探討的「角色塑造」來切入這本書,都是非常適合捧在手上一讀的好書。如果要推薦一本日本推理小說作為入門,我會推薦這本川瀨七緒的《女學生奇譚》。


Sol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最近給我的學生三個提問在這裡和大家分享:

一、十年後的你是什麼模樣

你對於未來的自己有想像嗎?做什麼工作?是你自己喜歡的嗎?在什麼地方?是你自己選擇的,還是被選擇呢?

想成為那個模樣,又需要經過多少努力和挫折
你準備好了嗎?

還是說你只是不停地隨波逐流得過且過,直到某一天突然發現自己老了,回過頭來發現這輩子沒有一件事情是自己想做、正在做、已經完成的。

這是你要的人生嗎?
如果不是那你要的是什麼呢?

二、有沒有一件事是你願意花一輩子去追求的

你願意為了心中熱愛的某一件事付出一輩子的時間,不計成敗的做。
只因為喜歡只因為愛。

Sol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像裡可能有5 個人、大家坐著

週三電影推薦系列
《真相與感質──12怒漢》

  既然這周討論的主題圍繞在「角色塑造」上,那就不能不推薦這部角色塑造完整到爆炸的電影了!《12怒漢》顧名思義就是有12個主要演員,這部1957年的電影到2018年還有甚麼好看的嗎?

  有,完全值得一看再看,我個人就看了四次左右了。

  這部電影是很標準的舞台劇模式,單一場景,事件與情節推動環環相扣、完整的角色塑造再加上強烈的議題性使得這部電影在電影、劇場裡獨樹一格。

  故事發生在陪審團室,12位陪審員要決定一位少年罪犯是否有罪,11個人直覺有罪,但有一人獨排眾議,堅持要理性分析抽絲剝繭。隨著劇情推移,眾人開始卸下心防,說出自己的看法,試著拼湊出案情其他可能的樣貌。

  如同前兩天提到的,記憶使你成為你,記憶具有選擇性,裏頭12位陪審員各自關注(盲目)的事情都不一樣,每位角色因為自己的背景、好惡、價值觀,影響了他對案情的觀點。

  這部影史經典好片,還不看嗎?

  

週三電影系列會在每周三晚上八點半為大家推薦一部電影,五天的上班日已經熬過三天了,再撐兩天,抱著看一部好電影的期待邁向周末吧!

Sol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談論角色塑造,除了內在與外在的規劃以外,絕對不能忽略的就是「角色欲求」了。人作為一個行動的物種,做為一個在社會上生存的動物,一定會有這個角色想完成的、想達成的、想成為的模樣。

  這些強烈的想法使角色成為「不完整」的個體,正是這樣的「不完整」使得角色在舞台上鮮活、完整。

  如同表演工作中時常提及的「目標」,每一刻都是從前一刻延續而來,並努力前往下一刻。因此,我們可以由大到小,再由小到大來為這個角色創造、檢視角色的「願望清單」──也就是角色的各種目標。

  每天我們都有被要求完成、準備完成和自己想完成的各種事情,當然角色也有,幾點起床,到哪吃早餐,進辦公室完成一件又一件的挑戰,下班前跟誰誰誰喝一杯……

  而你心中是否還有更遠的目標呢?明年我要去美國看NBA,五年內我要存到100萬!你有,角色當然也有,和他一起找找吧!

  正是這些行動、想法使得人是一個人,而這些經歷過的一切,便造就記憶。
「記憶使你成為你」然而「記憶具有選擇性」。
面對社會上許多的「選擇」、「行動」,最後儲存下來變成記憶,個性、價值觀和關注事件的不同,都會導致同一件事情有不同的觀點與記憶,你對於同行夥伴跌個狗吃屎的反應是甚麼呢?是緊張地去攙扶?還是放肆的大笑?

那你的角色呢?


Sol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怎麼演都像自己,怎麼辦?」
「怎麼讓角色更有個性?」
「一人分飾多角,怎麼做到的?」
「建構一個角色該從哪裡著手呢?」

昨天的文章有和各位分享到,角色塑造上可以分為:

「外在形象」和「內在性格」
這兩個觀點可以各自獨立觀看,也可以交互運作。

先來解釋一下甚麼是「外在形象」吧!

一、外在形象

我認為基本上外在形象可以分為:先天的與後天的。

先天的當然就是與生俱來的,相對難以藉外力改變的外在狀態。比方身高、臉型、長相或者是其他先天條件。當然演員在表演上不太可能會接演到差距過分巨大的角色,但是每個人都有許多細微的差異,或者可能是疾病造成的身體樣態,這都可以是演員來切入、模擬的樣貌。

而後天狀態則包含服裝、習慣、姿態、傷痕......等等在出生後經歷生活,在社會化的過程當中自己(或他人)給予這個角色呈現出的外在模樣,透過想像力、觀察力,我們可以創造出獨一無二、屬於這個角色的身體姿態與樣貌。

Sol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幾個月每周末都會到群藝行銷製作工作室主持文本戲劇基礎班,從課程初期的認識自我,慢慢過渡前進到角色塑造的階段了。相信接觸過表演的大家都經歷過一個練習就是「人物觀察」的呈現吧。

  今天的課程就是學員選定一個人物,貼身觀察這個人的小動作、習慣,透過外在的觀察去推測這個人物的性格,並帶到課堂上來呈現、分享給大家。對我來說,演員就是要引起觀眾的好奇與同理,把自己塑造的角色分享給觀眾。

  透過幾周的呈現,學員們開始掌握表演規劃的技巧,表演敘事越來越完整,空間規劃、場景設定已經到達一定的水準了,可以讓我們認真、仔細地來了解演員想呈現的角色。

  課程中我們討論到演員之所以叫「actor」是因為他是行動者,而不是情緒、性格的表現者。一個角色的性格、情緒是從他的行動看出來的。因此我們可以透過這個角色在台上的所作所為了解他的個性、心理狀態......等等。而角色塑造的方法有哪些呢?我認為可以先簡單從「內在性格」與「外在形象」來著手,怎麼切入呢?

  別急,下周的主題會圍繞在角色塑造喔,請大家期待未來一周的各個系列文章:表演講堂、生活雜文、書籍與電影分享,希望給大家更多觀點與想像!


Sol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要推薦給大家的是語言學大師大衛克里斯托的作品,這本書作為第一本語言學啟蒙書再適合不過,深入淺出地介少人類如何開始學習語言,又為什麼需要語言。

  這本書分為四十個章節,配合圖解,自然切入語源學,從歷史看文字的演變,讓語言像是一隻活潑又善變的動物,在口腔舌根內遊動著。

  要了解一個國家,要了解文化,語言是我們有力的切入點。讀了這本書,會對語言產生更大的興趣,還有玩性。

同場加映:《髒話文化史》

好讀推薦會在每周五晚上七點發文。
這一周以來大家辛苦了,在這星期的最後一天下班以後,到書店逛逛沉澱自己,找一本喜歡的書犒賞自己,放空充電一下。
在這裡會推薦各類型的書給大家,簡單的作者介紹,還有同類型的同場加映,讓大家以書找書增加閱讀的廣度與深度。


Sol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像裡可能有一或多人、大家站著和文字

週三電影推薦系列
《心是流浪的終點──航站情緣》

  一直都很喜歡湯姆漢克斯憨厚樸實的表演,演甚麼像甚麼,沒有太多炫技,中規中矩地回到角色的目標與衝突,努力解決角色眼前的障礙,光看他表演就是一種享受了。

  其中航站情緣我前前後後看了大概十次以上有,這部有點超現實的電影,表達了人際關係的孤獨,也表達了都會男女對於愛情的渴望與追求。

  失去故鄉的男主角只能待在機場度過日夜,在那裏他邂逅了一名在時差之間旅行的空姐,失去故鄉的人與在時區中顛沛的旅人相戀,整個機場的人都被男主角給吸引,被改變。勇敢地追求愛情,勇敢追求自尊,整個機場因為他而繼續轉動。而他也要繼續完成自己的追尋,爵士樂。

 這周不是在討論語言嗎?去看電影吧,裡面有一段和語言有關係,非常可愛的橋段喔。


Sol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天和大家分享了聲母、介音與韻母,大家有沒有好好的練習呢?有沒有看到每一個字都認真的把它拆開來讀讀看呢?

沒有?你也太被動了吧!那我不寫了。

開玩笑,沒這麼任性。

既然認識了聲母、韻母和介音,我們就可以花更多心力來好好的念好一個字。接下來就要介紹上次還沒有寫完的部分

「練習方法」、「打開耳朵」、「玩弄語言」這三個主題

其實這三個主題對我來說是綁定在一起並交互運作的,在練習的時候一定要打開耳朵,練習過程其實就是玩弄語言的一種形式。怎麼樣,是不是很期待啊,我們下次見。不是啦,是我們看下去。

練習方法:咬東西

「咬甚麼東西?」
要咬甚麼東西眾說紛紜,有人說筷子,有人說鉛筆......
但我的老師是推薦打火機,而我個人也是推薦打火機。

「怎麼咬?」

Sol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