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好讀推薦 (1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小說家余華我想大家應該是相當熟悉。即使不知道余華這位作家,也一定知道《活著》這部由葛優詮釋的經典電影作品,而《活著》的原著小說作者就是余華。

  余華的小說作品首推眾所周知的《活著》。而這些年來他也持續的創作小說作品,近年幾部作品不論是《許三觀賣血記》、《兄弟》或是《第七天》(均由麥田出版)都是相當引人入勝的小說作品,文字充滿荒誕,卻又是人世間真實的映照,讀來不時捧腹又不時悵然。

  今天要推薦給大家的《十個詞彙裡的中國》卻是一本散文集,因為這周想跟討論的主題是台詞分段與重點句使用,於是決定介紹這本散文集。

  余華後期的小說作品幾乎來自他的童年經歷與生活觀察,描寫中國近年來的變遷與人民的顛沛,筆下角色均為了「活著」而努力掙扎奮鬥著,這部散文集便可一窺余華的生活思想與態度。

  十個詞彙裡的中國,這十個詞彙便是:
「人民」、「領袖」、「閱讀」、「寫作」、「魯迅」、「差距」、「革命」、「草根」、「山寨」、「忽悠」。

  如同余華在書中寫道:「我在本書寫下中國的疼痛之時,也寫下了自己的疼痛。因為中國的疼痛,也是我個人的疼痛。」

Sol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的讀者可能對這位作家有一點陌生,但其實他曾經來過台灣幾次喔,菲利浦克婁代是一位法國作家也是一位電影導演,在台灣翻譯出版作品也不算少有:懸疑推理類型的《灰色的靈魂》與《波戴克報告》,討論戰爭與親情的《林先生的小孫女》以及充滿卡夫卡黑色奇詭風格的《調查》。

  克婁代的作品充滿社會人文關懷,在懸疑推理或者是社會事件中探討人性的本質與生存的意義,而這本《氣味》則是他的第一本散文集,收錄63篇從Acacia到Voyage,文字連結到氣味,氣味喚醒記憶延伸而來的私密書寫。

  在表演課堂中,常常會做感官記憶與情緒記憶的練習,而嗅覺往往是最難忘、最深刻的記憶。味道直直闖入鼻腔,記憶如海水般襲來,溫暖濃烈,潮鹹如淚。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我喜歡用拙劣的法文朗讀這個字,感受這個字咀嚼在我舌根的味道,也試著回想我是否有類似的記憶,而那樣的氣味又是甚麼?走在路上,也更加貪婪地嗅聞各式氣味,恨不得找回在母親子宮裡面的那段記憶。

  我最難以忘懷其中一種的氣味是百合花香,媽媽年輕時喜歡到社區大學學插花,每周都會帶著她的作品回家,她喜歡香水百合的味道,每周二晚上都會有以香水百合為主題的花藝作品放在記憶中的客廳,每當聞到百合花香,就會想起三兄弟在家中看卡通、吃零食的無憂歲月。

  你呢?你最難以忘懷的氣味是甚麼?而這個氣味又和怎樣的記憶連結在一起呢?

  每周五都會在這邊推薦一本好書給大家,依照每周的主題與觀點來討論這麼書,閱讀一本書的收穫絕對不只有內容,還有觀者的省思與切入觀點。趁著周末到書店去逛逛,循著自己的腳步,慢慢讓書本進入自己的生活,也找到自己新的生活態度。  


Sol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要推薦給大家的書應該不少人都讀過,也非常喜歡這本書。這周和大家討論的主題是角色與環境,腦袋想著應該可以來推薦一些比較古典、大部頭一點的小說,於是對著書櫃左思右想,經過《包法利夫人》、《連城訣》、《三劍客》、《雙城記》,最後決定是這本《雪山飛狐》。

  讀過的人應該會同意,這部小說基本上是充滿推理基調的,透過不同的角色與觀點來拼湊出所謂事實的「真相」,然而真的有「真相」嗎?還是其實只有每個人各自執著難以撼動的成見呢?

  而小說名為飛狐,但身為「主角」的胡斐戲份卻少得可憐,作者自己也說,這部小說真正的主角應該是胡斐的爸爸胡一刀。但這也正是這部小說成功與吸引人的地方,引發事件的主要角色遲遲不登場,而是由其他角色進行側寫,拼湊出雪山飛狐的人物形象,以及家族過去的糾葛。

  從人物與環境交互運作的觀點來閱讀這本書,相信是另一條有趣的路徑,也許會對許多想創作劇本、小說的人是有些幫助的。

  每周五都會在這邊推薦一本好書給大家,依照每周的主題與觀點來討論這麼書,閱讀一本書的收穫絕對不只有內容,還有觀者的省思與切入觀點。趁著周末到書店去逛逛,循著自己的腳步,慢慢讓書本進入自己的生活,也找到自己新的生活態度。  


Sol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期最喜歡的日系推理小說,擁有我喜歡的一切元素,角色塑造完整:中年大叔、帥氣酷女生、不講理的老闆、還有信箋中出現的美麗女學生。腳色與腳色之間環環相扣。

  正因為這個角色的個性是如此,所以他能發現這些線索,正因為這個角色的背景使得他繼續往下追查。在腳色的語言使用上也能夠明快的讓讀者知道現在是誰在說話,而他在想甚麼。

  最重要的是,作為一本推理小說,從開場到收尾,給予讀者的訊息與線索無一不是導致事件推移的關鍵。

  不論是以通俗的觀點來閱讀,或者是就我們這個禮拜一直在探討的「角色塑造」來切入這本書,都是非常適合捧在手上一讀的好書。如果要推薦一本日本推理小說作為入門,我會推薦這本川瀨七緒的《女學生奇譚》。


Sol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要推薦給大家的是語言學大師大衛克里斯托的作品,這本書作為第一本語言學啟蒙書再適合不過,深入淺出地介少人類如何開始學習語言,又為什麼需要語言。

  這本書分為四十個章節,配合圖解,自然切入語源學,從歷史看文字的演變,讓語言像是一隻活潑又善變的動物,在口腔舌根內遊動著。

  要了解一個國家,要了解文化,語言是我們有力的切入點。讀了這本書,會對語言產生更大的興趣,還有玩性。

同場加映:《髒話文化史》

好讀推薦會在每周五晚上七點發文。
這一周以來大家辛苦了,在這星期的最後一天下班以後,到書店逛逛沉澱自己,找一本喜歡的書犒賞自己,放空充電一下。
在這裡會推薦各類型的書給大家,簡單的作者介紹,還有同類型的同場加映,讓大家以書找書增加閱讀的廣度與深度。


Sol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何其有幸。有多少人能夠和喜愛的作家在同一間休息室裡閒聊、等待上場、吃便當?我是其中之一。

  2016年愛慕劇團改編陳思宏小說《廁所裡的鬼》,我在劇組裡擔任演員的角色,確定加入劇組以前就已經開始閱讀短篇小說集《去過敏的三種方法》,我被其中瑰麗精準的文字畫面深深吸引。而這場製作特別邀請作者一起參與演出,讓文字裡的主述者「我」頓時鮮活了起來。

但今天要推薦的是另一本書:《叛逆柏林》

  陳思宏把自己丟到柏林去感受去體驗去書寫,一個藝術家、作家、一個人,到異國反思自我觀看自我,溫柔仔細的文字擁抱在耳邊。非常適合對於異國充滿想像的人讀,到異國撒野、叛逆,也別忘了自己是誰,看見不同文化的堆疊,去被衝擊、被感動。

  陳思宏細膩卻又關懷的文筆在書中藉遊歷柏林各色風景各式人生思考身為人的價值,生活與藝術之間的關係。在這裡推薦給大家這本圖文並茂的文化深度之旅。

同場推薦:《去過敏的三種方法》九歌出版
據說陳思宏有新書即將出版,到時候再和大家推薦分享!


Sol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個人對於妖物、神怪的文學總是特別有興趣,在這本之前因為正在創作的劇本和魔神仔有關,所以已經收集、閱讀許多相關的文獻與創作,直到過年期間回彰化逛書店時看到這本剛出版沒多久的小說。

封面設計其實很貼近書裡的內容,是關於別人聽不見的「聲音」,被這個聲音牽引。最後在社會上消失、死亡。

是不是很熟悉?

這本書的架構還是來自於台灣的神怪傳說──魔神仔。
書中的主角設定是一位計程車司機,在生活邊緣掙扎著,無意中發現一捲錄音帶,隨後被捲入一連串靈異、詭譎的事件,他如何在失去自我以前化被動為主動找到破解的方法。

這部小說很成功地以多線進行,讀起來像在看電影一樣非常順暢引人入勝的。文字也相當優美,是一本很成功的鬼怪推理小說。

書腰上寫著「熔爐式小說」,其實我一開始不太知道是甚麼意思,讀完以後我理解了,台灣許多時期的歷史與文化、語言與習俗被巧妙地放進這部小說裡,「魔神仔」不只是魔神仔,妖物不只是妖物,而是承載了歷史與記憶的原始恐懼。

對話中有日語、台語、國語還有原民族語,不只是寫鬼寫人寫恐懼,還寫文化寫歷史。充分展現作者的博學與人文關懷。

關於作者:

他是一位醫生,近幾年才專職投入寫作,已經是台灣很令人期待的推理作家了。其他作品還有《詭辯》

同場加映:《唯妖論》這本書是台灣妖怪的圖鑑!也是因為這本書激發我寫《親愛的魔神仔》劇本,如果對妖怪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看!

Sol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久沒有讀短篇小說了,但正平老師這本短篇小說集卻讓人手不釋卷,一篇接著一篇讀了下去。在夜晚的燈光之下讀者與作者的回憶交疊,虛實穿梭。

小說集分為兩個部分
輯一、大路:

由少女之夜為首篇,從網路聊天室相約見面開始,時間與過去展開一場長期的背叛,現在的自我拼命向著童年的逃亡。

在一頁頁又一夜夜的篇章中不難看出作者橫溢的才氣,過去現在交互編織出小鎮與大城之間堆砌出的內在迷途。

輯二、小鎮的海:

此輯相對集中在慾望書寫,不僅是同性異性之間的慾望,還有對於安定的渴望對於流浪的渴望。

這本小說集讀來有濃濃滿滿的鄉愁,
還有強烈的身為當代人的惶恐。

如果你讀過許正平老師的劇本,
那更強烈推薦他的短篇小說。那縱橫的才氣叫我羨煞。


Sol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本名為劇本筆記──讀劇必修的22堂課,但實際上對於導演、表演甚至編劇都是很好的講義與反省。

書中以莎士比亞劇本為例,
帶領讀者分析「衝突」、「目標」、「障礙」等等看起來很直白,但在排練場,或者是劇本工作當中常提到卻又有點模糊的字眼舉了更多並且鮮明的例子。
在中半段也對製造「戲劇性」、「懸念」有許多解釋,

關於腳色的部分,

書中直接向我們宣告、承認沒有真實腳色存在這件事,
的確,腳色就是一個謎團,
我們只能透過劇本當中的篇幅來了解他,
了解的途徑只有對話,還有他的行動。
最重要的,是我們如何理解腳色,而演員又如何去完整腳色的行動。因此演員叫做「Actor、Actress」

也就是行動的人。

Sol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大學期間對莎士比亞其實非常頭痛,
因為指定的劇本閱讀裡面絕對有他的劇本。
不論是四大悲劇,歷史劇,或者是還算好讀的喜劇。

龐雜的人物關係、交錯的劇情線,
每次要交報告都是一場戰爭,情節怎麼寫,角色分析怎麼做,總是和同學們在深夜的麥當勞崩潰著。

離開校園以後,仍舊逃避莎翁好一陣子,
直到這去年,參加林克雷特聲音工作坊,練習劇目就是莎劇,不得不看的情況下想起莎劇在當時是通俗劇。

於是也抱著當作看連續劇的心態讀起歷史劇。
在八方雲集看亨利五世,在火車上、演出後台重讀李爾王。
有感的讓他有感,無感的讓他跳過。

想不到就這樣被感動,就這樣掉進莎翁的世界裡。

Sol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