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大家分享了聲母、介音與韻母,大家有沒有好好的練習呢?有沒有看到每一個字都認真的把它拆開來讀讀看呢?
沒有?你也太被動了吧!那我不寫了。
開玩笑,沒這麼任性。
既然認識了聲母、韻母和介音,我們就可以花更多心力來好好的念好一個字。接下來就要介紹上次還沒有寫完的部分
「練習方法」、「打開耳朵」、「玩弄語言」這三個主題
其實這三個主題對我來說是綁定在一起並交互運作的,在練習的時候一定要打開耳朵,練習過程其實就是玩弄語言的一種形式。怎麼樣,是不是很期待啊,我們下次見。不是啦,是我們看下去。
練習方法:咬東西
「咬甚麼東西?」
要咬甚麼東西眾說紛紜,有人說筷子,有人說鉛筆......
但我的老師是推薦打火機,而我個人也是推薦打火機。
「怎麼咬?」
只要把打火機的尾端咬住,然後開始說話,我會建議你找一本書來念,大聲的慢慢的朗誦,並且努力讓發音完整,要想辦法在這樣的狀況下讓所有人都聽懂你說甚麼。開始了嗎?念沒有多久,你會發現嘴巴很酸,為什麼,因為他懶惰太久,那裏的肌肉終於開始被訓練到了。
「咬多久?」
每次至少半小時,天天咬,咬到你覺得打火機根本不會阻礙你說話,你也不會覺得疲憊,那你已經成功一半了。接著,你可以把打火機拿掉,開始快速的朗誦書本裡的內容,你會發現自己的嘴巴、舌頭充滿了能量,就像是口腔在跳舞一樣,你開始進入中文發音的美好世界。
「為什麼是咬東西呢?」
咬字不清通常有幾個原因,但主因都是「懶惰」。
舌頭太懶惰,該捲舌不捲舌ㄓㄔㄕ和ㄗㄘㄙ分不清楚。
該往上頂沒有往上頂,ㄉㄊㄋㄌ分不清楚。
嘴巴太懶惰,該閉沒有閉,該打開不打開,閉口音和開口音分不清楚。
急著把話說完,前一個字的尾音和後一個字的首音黏在一起。
咬東西會強迫你整個口腔用力,自然咬字就會完整。
打開耳朵:聽自己、聽別人
練習咬字發音其實跟唱歌很像,你要去仔細地聽自己發出的聲音還有別人發出的聲音,去判斷現在是甚麼地方懶惰,或是干擾了你的聲音,是舌頭太懶惰?是口腔沒有打開,還是不該有鼻音的地方發出了鼻音呢?
久而久之,你甚至可以從別人的口音分辨他是哪裡人,每個地方因為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會有自己的口音和腔調,學習標準發音不是為了嘲笑或顯得自己跟別人不一樣(古早時代真的是這樣喔),而是讓我們擁有更大的彈性去認識更多語言、更多發音進而了解、尊重更多文化。
最後,我們可以一起來玩弄語言了。
反覆練習之後,你可以透過改變舌頭的運作方式、口腔的運動、共鳴的變化來創造更多講話的方式,也就是我們口中的:用語言塑造角色。
來自北台灣的台語、來自南台灣的國語,來自宜蘭的台語,高雄和台南的台語其實都不一樣喔!更遑論來自世界各地不同母語人士講出來的中文。
所以下次看到有人用一種模式化的台灣國語演戲或者是一種怪腔怪調的「歪果中文」就拿把機關槍射爆他吧!這個部分我會再寫文章和拍影片來跟大家講解。
然而,為什麼是朗讀書籍呢?
因為每一個作者都有自己的慣用語彙,大聲朗讀不僅僅是幫助練習咬字,也能突破你自己原有的語言使用習慣,去創造自己新的講述可能,也能訓練自己的視讀能力,隨時抱著兩三本書、咬著東西隨時切換朗誦內容對於演員或者是需要上台報告、說話的人是個很好的訓練,幫助非常大喔!
留言列表